道家醫學以老子之道、陰陽五行!解讀人生命形成的奧妙!插圖

生命生成論,是道家醫學運用老子之道及陰陽五行之學,對生命生成之奧妙的解讀。從理論闡述,人的生命由來及純陽之體形成的規律。

人因道而來,水為生命之源

道家醫學以老子之道、陰陽五行!解讀人生命形成的奧妙!插圖1

中唐時期,谷神子裴铏運用老子“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”的道化論思想闡釋了生命生成的觀點?!对企牌吆灐ぞ戆耸恕は杉荚E部》(道生旨──谷神子裴铏述)云:

“人之根本者,男精女血既凝,有道自然而生,為水一點,水中有氣,欻然感天地純陽真精之華,入于氣而相依憑,氣遂養之,是謂之神。神之甚微,雖得水氣養之澆灌,懼氣強而見迫。若水之澆溉,懼氣強而見迫。若水之澆溉,物之甲拆,又不可以浸之,浸之則其甲即死矣。仍與水中,純陽真精之華生為二腎也?!?/p>

道家醫學以老子之道、陰陽五行!解讀人生命形成的奧妙!插圖2

人之本源,在于男精和女血凝結之后,依循道之自然法則而生,如水之由一滴而成。欻然間感受到天地間純陽真精之華,水便與氣相依相憑,氣流遂將水滋養,形成了人的神。然而神之微末,雖得水氣滋養,仍怕氣流過于強勁,將其逼迫。如同水澆灌萬物,怕其過于洶涌,將其淹死。因此,純陽真精之華,在水中生為一對腎。

道家醫學以老子之道、陰陽五行!解讀人生命形成的奧妙!插圖3

“二者,以應陰陽之數,遂隔水擎捧其神與氣,乃得炁與腎神之靈,是謂氣為母,神為子。道干既育,萬物成體。子母既長,不可同處。須放其子之造化,成其窟宅,然母亦安矣。神又須物引而離其母,乃借水之兩點氣,如腎之數。神以陽光守而凝之,然又慮水之盛,兼五行不足,無以成物,而假土來克其水。慮土克其水盡,又假木來克其土。慮木克其土盡,又假金來克其木,慮金克其木盡。又假火來克其金?;鹑艨似浣鸨M,即內以水救之。是謂轉相生,轉相制成物,是謂人之眼。眼者,與天地合體,五行足矣?!?/p>

道家醫學以老子之道、陰陽五行!解讀人生命形成的奧妙!插圖4

按照陰陽術數的理論,通過水遇到氣產生神,可得到先天一炁和腎神之靈,所以說氣是母,神是子。道孕育生命,萬物才會形成。但是子和母不能長久共存,需要將子放出去,成為獨立的個體。同樣,神也需要從母體中出來并獨立存在,這需要借助水的兩點氣,就像腎的數量一樣,兩個。

道家醫學以老子之道、陰陽五行!解讀人生命形成的奧妙!插圖5

神通過陽光凝聚水的氣來實現。但是如果水的氣太多,或者五行不足,就無法形成物質,所以需要用土來克制水,用木來克制土,用金來克制木,用火來克制金。如果火克制金到了極限,就需要用水來平衡。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過程,也是人眼的構成原理。人的眼睛與天地相合,五行足夠。

道家醫學以老子之道、陰陽五行!解讀人生命形成的奧妙!插圖6

“其次肝、肺、脾、六腑、五體、九竅、毛發之類,皆神得而造化焉!蓋取眼之規則耳,即眼為五臟之苗也。如此三九二百七十日,則應陽之數極,人之體備舉矣?!?/p>

道家醫學以老子之道、陰陽五行!解讀人生命形成的奧妙!插圖7

其次,還有肝、肺、脾、六腑、五體、九竅、毛發等等,皆得到神的造化。就如眼睛遵循著五臟之規則而生成一樣。如此三九二百七十日,應為陽之數極,人體便得到了完全的構成。

因此,裴铏提出了“水是生命之初”的觀點,認為“人有道自然而生”,這一點代表了道所生的“一”,結合陰陽五行理論,進而推演了人的生命體和臟器的演化,皆為神造。這個觀點也體現了“天一生水”的思想。

腎有元陽之火

道家醫學以老子之道、陰陽五行!解讀人生命形成的奧妙!插圖8

《老子》云:“有名萬物之母者也?!鄙脑搭^是什么?而“水一點”具備“母”的孕育功能,生命的發生本于此。還提出了屬水之腎是最早發生,因此把腎作為先天炁之宅處。

鐘呂道依據此觀點繼續延伸,《論五行》云:“父與母交,即以精血造化成形:腎生脾,脾生肝,肝生肺,肺生心,心生小腸,小腸生大腸,大腸生膽,膽生胃,胃生膀胱,是此陰以精血造化成其形,其陽止在起首始生之處,一點元陽而在二腎。且腎水也,水中有火,生之為氣?!?/p>

道家醫學以老子之道、陰陽五行!解讀人生命形成的奧妙!插圖9

人的臟腑器官,是由陰陽之間的精血相互作用所形成的,它們互相依存、互相轉化,維系著人體的正常運轉。腎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,它可以轉化精血,幫助形成其他器官和部位。元陽則是腎中的一種特殊能量,它是所有陽之源,其根源在于腎中。腎也被形象地比喻成水,而水中有火,這就是元陽之火,它是生命的活力和源泉,賦予人體以生命的力量和活力。

道家醫學以老子之道、陰陽五行!解讀人生命形成的奧妙!插圖10

內丹煉養家們視腎為生命發生的原點,通過內丹煉養的方法,探尋人體生命的本源,論證內丹煉養術的正確性,為追求長壽的養生之道提供理論依據。

十六歲純陽炁足

道家醫學以老子之道、陰陽五行!解讀人生命形成的奧妙!插圖11

《鐘呂傳道集》在“論真仙第一”云:“人之生,自父母交會而二氣相合,即精血為胎胞,于太初之后而有太質。陰承陽生,氣隨胎化,三百日形圓。靈光入體,與母分離。自太素之后已有升降,而長黃芽。五千日氣足,其數自滿八十一丈。方當十五,乃曰童男,是時陰中陽半,可比東日之光。過此以往,走失元陽,耗散真氣,氣弱則病、老、死、覺矣?!?/p>

人的生命始于父母的交合,二氣相合形成了精血,成為了一個胎胞。在太初之后(太初是指胎兒發育的早期階段)進入太質(太質是胎兒生命力的基礎,也是其后續發育的物質基礎)在陰陽相生的過程中,胎兒的氣隨著胎兒的成長而逐漸形成。經過三百天的孕育,胎兒已有了雛形。

道家醫學以老子之道、陰陽五行!解讀人生命形成的奧妙!插圖12

此時,在胎兒的體內,靈光進入,與母體分離。在太素之后(太素指的是胎兒在母體內受孕的最初時期)胎兒開始升降運動,在這個時期,胎兒的生命力剛剛開始萌芽,此時身體內的精氣尚未充分凝聚。太素也被稱作“先天之真氣”。

道家醫學以老子之道、陰陽五行!解讀人生命形成的奧妙!插圖13

五千天后,氣已經充足,也長高了很多。在15歲(此后的丹經多認為是16歲)的時候,稱之為童男。此時陰陽之氣半分,就像早晨剛升起的太陽。然而,在此之后,元陽會逐漸流失,真氣逐漸消散,如果氣弱就會導致疾病,進而老化、死亡、失去意識。

道家醫學以老子之道、陰陽五行!解讀人生命形成的奧妙!插圖14

鐘離權對純陽的形成提出了一個量的規定,即需要五千日的時間才能積累足夠的純陽炁。在南宋時期,簫應叟吸收了宋代易學推演之論,通過推演六十四卦陰陽消長模式,得出了十六歲得純陽的理念。

因此,內丹家描述了從出生至十六歲之間,體內真氣逐漸增多,直到“炁足陽純”。

發表回復

后才能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