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之謎!乾坤浩渺!探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玄奧真諦!插圖

白日何短短,百年苦易滿。蒼穹浩茫茫,萬劫太極長?!畎住抖谈栊小?/p>

在華夏五千載的滄桑歲月中,太極之圖猶如璀璨明珠,點亮了中華文化的精髓。經歷漫長時光洗禮,如同乾坤之始源無窮無盡,有著永恒不朽的玄奧真諦。早在人類誕生之前已然若影若現,映照著乾坤浩渺,流轉著天地人三才的奧秘。

太極之謎!乾坤浩渺!探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玄奧真諦!插圖1

而被譽為“中華第一圖”的太極之圖,作為“太極”奧義的化身符箓,流傳久遠,承載著厚重深厚的中國文化精髓。它昭示著人們去探尋,何為“道”?何為“太極”?何為“陰陽”?

《莊子·大宗師》云:“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,伏羲畫卦,始于太極。推之向上,更有事在,故不以為高。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,包天地,容六合,故不為深。先天地生而不為久,以固存,故不為久。長于上古而不為老。萬化密移,而此道湛然,故不老?!?/p>

太極之謎!乾坤浩渺!探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玄奧真諦!插圖2

大道,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,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,先天地生而不為久,長于上古而不為老。大道精微,超越時空,然而從莊子筆端流淌的意蘊中,我們依然難以推敲,那玄之又玄的“太極”,究竟是超然高維時空之境?還是運轉陰陽法則之始源?

《周易·系辭》云:“易有太極,是生兩儀。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?!薄吨芏Y》曰:“太卜掌三易之法:一曰連山,二曰歸藏,三曰周易?!?/p>

太極之謎!乾坤浩渺!探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玄奧真諦!插圖3

太極之學,易經之源,非空穴來風,非虛無縹緲,上古之際早已悠然存世。

西周末年,周幽王二年,岐山震蕩,三河干竭。伯陽父以陰陽之理,預言周朝將有亡國之兆。其言十年后應驗,周幽王十一年,西周覆滅,東遷開啟東周歷史。

太極之謎!乾坤浩渺!探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玄奧真諦!插圖4

春秋戰國,晉國大夫董因參悟《周易》六十四卦之泰卦之兆,預見公子重耳歸來時得天時、地利、人和之機,必成霸業,果然如其所言,重耳稱霸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。

太極之謎!乾坤浩渺!探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玄奧真諦!插圖5

漢朝京房自創易理,重構六十四卦,融合氣候音律,卜算屢中,即便自知其被誣陷而亡,亦不動搖。

太極之謎!乾坤浩渺!探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玄奧真諦!插圖6

三國時代,管輅運籌帷幄,運用卜筮,破案治疾,辨禍福,明國運,其斷易之法,載于《三國志》,成為后世易學經典。

南北朝北魏時,關朗以一卦縱橫史海,明天機,盡人事,開六合,決圣謀,其易學奧妙,莫可揣測。

唐初李淳風與袁天罡縱談《推背圖》,皆以六十四卦“數、理、象、圖”之易學原則,推演千年歷史進程,其預測妙算,流芳百世。

采集失敗,請手動處理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jpg/aU4FD9E605qOM7eKFrjjqJnLUL0v3ZuCsZIDM0eaTE3y1pZrvRvIvJ2nBvTgvbUHKmK3MlnJvx0odficGhRaUlg/640?wx_fmt=jpeg

浩瀚歷史長河中,易學之道源遠流長。自先秦至隋唐,跨越千年時光,僅可羅列部分易學傲人之績。然“太極”作為易學文化精要,于漫長歲月中時隱若現,宛若神龍見首不見尾。

盡管其間有揚子云以三才天地人換算兩儀陰陽,自鑄《太玄經》八十一首;有焦延壽再加六十四卦倍數,自編《易林》四千詩;有魏伯陽修行道術通真,自撰《周易參同契》三十五章。如是種種,也只見得“太玄”一詞最似“太極”,得其名莫能狀,有其號不能知。

太極之謎!乾坤浩渺!探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玄奧真諦!插圖7

時光流轉,興文德,重道學,伴隨著一個光輝燦爛的朝代——大宋王朝的崛起。

獨愛蓮的周敦頤,賞花賞出了心性修煉的至理名言,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”。表蓮花之美,既象征了君子之風,又搖曳著“明德洗心”的境界。

太極之謎!乾坤浩渺!探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玄奧真諦!插圖8

北宋學者周敦頤所著的《太極圖說》,僅有短短二百四十九字,開篇即以“自無極而為太極,太極而生陽,動極而靜”之句,勾勒出“太極”這一古老文化的源頭。

太極之謎!乾坤浩渺!探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玄奧真諦!插圖9

太極之道,廣大精微、彌綸天地。隱秘流傳在道家修煉中的“太極”文化,逐步轉變成人們對玄理智慧的探索,走入到“理解太極、探索太極、體驗太極、實證太極”的文化歷程之中。

太極之謎!乾坤浩渺!探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玄奧真諦!插圖10

北宋橫渠先生張載,石破天驚地蹦出來驚人的橫渠四句:

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圣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。

橫渠先生認為世界的“本源”是“氣”,而非“理”。通過“氣”的概念,張載構建起了一個獨特的“一元論”哲學體系。馮友蘭評價其為中國哲學的一大原創性貢獻。

太極之謎!乾坤浩渺!探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玄奧真諦!插圖11

橫渠哲學從天道說起,由《易傳》的解釋開始,論述宇宙的本體是“氣”。氣的本初狀態是“太虛”。由于氣具有陰陽這種彼此對立的屬性,因此永遠處于運動狀態。氣聚則成萬物,氣散則歸于太虛。由此,橫渠得出“萬物本是同一”的結論。

他在《正蒙·乾稱篇》中視天地、宇宙為一個大家庭,人應該親近同類和萬物,他說:

民吾同胞,物吾與也。

太極之謎!乾坤浩渺!探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玄奧真諦!插圖12

另一位北宋大哲邵康節,承先秦律數與兩漢卦變之學,以易學象數之理融儒家經學。邵子研易經深,開拓“象數”學領域,探跡索隱,妙悟神契,洞徹蘊奧,汪洋浩博。

邵子通天人之學,將“先天學”化為“心法”,言“故圖皆自中起,萬化萬事生乎心也”。此“先天學”之圖,乃邵子所創悟“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”。又曰:“太極不動,性也。發則神,神則數,數則象,象則器,器之變復歸于神也?!?/p>

太極之謎!乾坤浩渺!探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玄奧真諦!插圖13

邵雍深悟太極之道,“太極”運動起來,有如神性的變化,貫穿易理內外?!跋忍鞂W”的模式,在邵雍著作里獲得成型的道術架構。這個架構里完備了從物理之學到性命之學的貫通,也在具體操作和衍化運算的實踐中得到驗證,《皇極經世》應運而生。

邵雍窮三十年之精神,觀察天地自然之消長,推究宇宙萬物之原理,深研人事之變化,運用伏羲先天易數,把自然和人事加以有系統的組織,形成一種以數理為基礎的哲學。

太極之謎!乾坤浩渺!探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玄奧真諦!插圖14

邵雍之子邵伯溫解釋《皇極經世》的意義,故“皇極經世”四字即是“道”的意思。

至大之謂皇,至中之謂極,至正之謂經,至變之謂世,大中至正應變無方之謂道。

歷史長河浩蕩流轉,南宋過后,元朝的統一讓中原文明幾乎斷代。在元明之交,一位吟唱仙詩的“邋遢”道士跳入眼簾,他身形高大偉岸,龜形鶴背,大耳圓目,須髯如戟。

太極之謎!乾坤浩渺!探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玄奧真諦!插圖15

太和山上白云窩,面壁功深似達摩。今日道成談道妙,說來不及做來多。九年無事亦無詩,默默昏昏不自知。天下有人能似我,愿拈丹訣盡傳之?!獜埲S《太和山口占二絕》

張三豐抱持三教合一思想,學貫儒、釋、道三教,更精研于理學。張三豐認為“道”為三教共同之源,道生天地萬物,含陰陽動靜之機,具造化玄微之妙,統無極,生太極,是萬物的根本、本始和主宰。

太極之謎!乾坤浩渺!探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玄奧真諦!插圖16

張三豐率領門徒披荊斬棘造草廬于武當山,始創太極密傳心法,興修行于大明朝。太極文化不再是易算卜卦的玄虛背影,不再是易理法則的玄學辯解,陰陽變化的圓融無礙,心性道德的返本歸真。

太極之謎!乾坤浩渺!探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玄奧真諦!插圖17

神化于萬物宇宙,運轉在靈識人體,玄機輪轉不息,映照天地蒼穹,這就是張三豐真人賜給人世間的“太極”神傳文化。太極拳始自張三豐,其精微巧妙,王宗岳論詳且盡矣。后傳至河南陳家溝陳姓,神而明者,代不數人。

歷經數千年華夏文明的沉淀,演繹無數的神跡故事,體悟無盡的道術文化。徜徉天地間,品味點滴智慧,終鑄今日輝煌,奠定太極圖之無上榮耀——中華第一圖!

發表回復

后才能評論